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宣传教育阶段成果展示
一、宣传教育阶段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我校于4月7日—4月20日开展了以“安全骑行、规范管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取得阶段性成效。
1.广泛宣传,强化规范意识
发放宣传单:向全体师生发放《咸阳师范学院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宣传单》2万余份,明确骑行规范要求,倡导安全文明出行。
分发宣传材料:通过大屏幕视频、公众号推送等形式,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及违规行为危害。
设置宣传标语与警示牌:在校园主干道、宿舍区等重点区域张贴醒目宣传标语30余副,张贴“违章停车警告提示单”1000余张,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2.组织活动,深化教育效果
科学划设停车线:规范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100余处,引导师生有序停放,减少乱停乱放现象。
青年志愿者文明劝导:组织志愿者在高峰时段开展定点宣传教育与劝导800余人次,对主干道、停车点违规骑行、乱停车行为进行现场劝导。
建立微信群精准推送提醒:建立“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群”,抓拍校园违规骑行电动自行车图片,方便二级学院掌握实际情况,做到精准宣传教育。
邀请驻地交警现场宣传:邀请渭城区交通警察在学馨苑前做现场说法活动,并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
二、成果展示
1.问卷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后对比,师生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提升至90%以上。
2.违规行为减少:校园内电动自行车不带头盔、超速、载人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3.管理规定普及:通过宣传教育,师生对电动自行车校内停放、充电等管理规定的知晓率达到100%。
4.自觉遵守行为:师生自觉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充电时遵守安全规范,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师生安全幸福感指数明显提升:通过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校园交通秩序显著改善,师生出行安全感与幸福感指数较以往明显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巩固宣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保卫处将协同各单位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巡查力度,严抓违规行为
区域巡查全覆盖:保卫处联合学工、团委等部门,协同联动组建文明巡查小组,针对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痛点,实施“网格化+高频次”巡查机制。巡查覆盖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区、宿舍区等重点区域,聚焦四类高频违规行为:违规载人、超速行驶、未佩戴头盔、教学区限行禁行时段通行。 即查即改,闭环管理:对现场发现的违规行为,当场纠正并记录,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落实-结果反馈”全流程台账,确保问题闭环处置、事事有落实。分类处置,强化震慑:对初犯者,以警示教育为主,发放《咸阳师范学院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宣传单》并登记备案;对屡教不改者,联动学工部门通报至所在院系,纳入学生综合考评;教职工违规行为同步通报所在单位。数据驱动,精准施策:每周汇总巡查数据,分析违规行为高发时段与区域,动态调整巡查重点,提升管理效能。
邀请学院共同管理:邀请学院共同参与管理学院周边停车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志愿者协同纠治:发动学生志愿者参与自主巡查、联合文明巡查,对违规驾驶行为进行现场劝导,形成“管理+自治”双轨机制。
师生“实时拍”:构建“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安全治理格局,鼓励师生通过手机拍摄记录校园内电动自行车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形成“发现-上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2.规范停车与充电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清除无牌车辆:保卫处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对“两无、两超、一废”电动自行车和长期无人使用的“僵尸车”进行集中清除。
清理违规停放:对占用消防通道、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挪移,确保通道畅通。对多次违规车主向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收缴校内通行标识牌。
纠正飞线充电:联合后勤管理处,对私拉电线充电行为进行排查整改,引导师生使用集中充电桩。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管理成效
定期评估与反馈:每月召开管理协调会,分析违规行为数据,优化管理措施。
深化宣传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月活动等,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讲座与应急演练。
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单位管理职责,将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纳入校园安全考核体系。
三、结语
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继续坚持宣传引导、规范管理、长效治理,通过多部门协作、师生共同参与,推动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常态化、制度化,为师生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